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发布时间: 2020-04-02  

非改革省份科类要求:理工

改革省份选科要求:

3+3模式: 物理和化学、3+1+2模式: 物理和化学


A类学科  哈工大王牌专业


一句话介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小到电脑手机,锅碗瓢盆,让产品更轻更坚固;决定一块“铁”该如何“打”才能成“材”的问题。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怎么样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热加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和表面形状,研究热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机械系的一个方向,主要侧重于机械加工方面。可以说该专业是一个接口,一头联系着材料科学,一头联系着实际工业应用。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能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

压力加工及控制:主要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专业方向,目前轧制方向也成为了本专业的特色方向,不仅增加了就业率,而且也极大扩大了就业范围。从2019年开始,新增加的凝固方向更为本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向航天,航空,机械,电子以及医疗等高端行业领域。

模具设计与制造: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有三个主要的特色研究方向:

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

先进热成形技术与装备;

内高压成形技术与装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含有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导论、金属力学性能、材料成型设备与控制、热加工过程传输原理、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成形模具数字化设计、弹塑性力学、板材成形原理与方法、体积成形原理与方法、金属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及液态成形理论基础、液态成形工艺基础、铸造合金、轧制工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注重学科交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对机械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会更加适合。但只要是愿意致力于航天、航空、电子、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乐于实践和探索的学生都适合报考本专业。

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多学科交叉专业,涉及机械、材料、化学、物理、力学、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学科跨度较为广泛。力学中有些概念较为抽象,物理对数学要求较高,对抽象思维和数学兴趣较弱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些许困难。但只要学生踏实肯学,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也能很快掌握相关课程内容。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哪些问题通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当今制造技术向着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要求及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铸造和锻压并结合焊接传统技术不断完善,同时正向着近净成型、近无余量加工、精密连接、微连接与微成型等方向发展,并由此构成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并实现优质、高效、敏捷、低消耗及无污染。所以这些环节都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的用武之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可在大型企业、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材料及项目研发方面的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管理、策划等工作。

也可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制造行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从事各种材料加工与制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材料加工工艺与控制、工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商品检验及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教育科研、商业贸易和专业咨询等部门广泛就业。

还可以在各行业从事与材料加工工程有关的金属与塑料产品、工艺、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试验开发、质检分析、管理营销、教育科研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国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潍柴、上柴、锡柴、中汽研等车企;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等发电企业;航天一院、三院、五院、八院等多家航天院所;华为、中兴等电子企业;上锅、哈锅等锅炉厂;中船重工集团、沪东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美的、海尔、海信等空调及制冷企业。

主要升学及读研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主要留学院校:美国普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华盛顿大学,法国普瓦提埃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哈工大的毕业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也获得了兄弟院校师生们的高度赞扬与褒奖!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解误区?

社会上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个专业比较陌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一提起包括铸造、焊接、锻压,马上联想到翻砂、电焊、打铁。其实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早已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现代的制造已经是工业化生产,其中绝大部分的体力劳动已有机器替代;现代生产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生产的各个过程已有生产线替代;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设计制造这些生产机器,研究更好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科学管理企业。有进一步深造意愿的可继续深造,可以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博士毕业后还可以继续到博士后工作站进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以原有的热加工类专业为主体,加入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组成了现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最吸引我的是什么?

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它的材料研发水平大致成正比。新材料制备及加工等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作为保家卫国的神兵利器,如导弹,潜艇等军事武器,更是大量使用了我们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制备的新材料,这才使得大家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拒虎狼于国门之外。作为教师,为新材料领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就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鹏教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新材料:学习、工作时我们要使用电脑、手机和多媒体等工具,里面的好多元器件材料都是我们这个专业研发和制备的;出行时我们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凡事有金属的零件都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专业人士的身影,使得轻量化和节能减排成为了可能,也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设备,计算机、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热水器、灶台、取暖设施等,甚至是我们使用的金属餐具和托盘等等更是离不开各类新材料。一句话,新材料、能源、信息和生物等四大领域是现代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毕业生的就业有很好的保障。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处长 谢经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电子工程、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宽广的就业领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选项。

中国重汽济南铸锻中心部长  菅宝柱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优势是什么?

在学生培养方面,本专业秉承了哈工大的优良传统,主要培养特点为:(1)基础厚:注重培养学生不仅具有完备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知识,又有力学、机械、化学、冶金和电子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更有人文方面的素养;(2)重实践:我们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大一年度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课程或实践活动;(3)个性化: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我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进行学习,同时本专业已成立“轧制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4)留学宜:本专业对应的国外大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外该类学科的专业核心知识是塑性加工工艺学、传热学、冶金学和图形学等部分,本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之无缝对接,不需要另外补修课程,去国外留学很快就能适应学科培养并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哪些知名校友?

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校友的足迹遍及五洲四海: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李长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党组副书记叶选平;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人民委员会委员、前政务院总理李钟玉;两院院士宋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周玉院士;孙玉发院士;徐旭常院士;庄逢辰院士;方滨兴院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所长朱育诚先生;企业家张光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