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1988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联合办学,旨在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高级人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汽车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学院下设车辆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交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涉及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与校本部共享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与校本部共享硕士点和博士点。
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特色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紧密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对新技术的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开发为工程背景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电驱动系统、锂电池及燃料电池能源系统、结构和材料轻量化、主被动安全、振动与噪声、特种车辆技术、替代燃料发动机系统、汽车热管理等。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融合了车辆、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计算机、电气、电子等多个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感知、路径轨迹规划、线控底盘、车辆健康管理、车用智能传感器等。
交通工程专业以培养创新型交通工程人才为主要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交通系统、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交通流建模与分析、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大数据、应急交通管理、道路设计理论及应用等。
学院建有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清洁动力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电动车辆研究所、智能与特种车辆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所、车辆健康管理与智能传感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重大专项和科技攻关等方面,并且与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逐步形成“科研拔尖育人、创新创业育人、大厂大校育人、体育精神育人”的四育人人才培养特色,为“新四化”转型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科研拔尖育人方面,本科生通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企业项目,达成作为第一完成人发表TOP期刊论文、授权发明专利等标志性成果;在创新创业育人方面,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和团队,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获得了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在大厂大校育人方面,长期和国内一线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工程领军人才计划,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体育精神育人方面,通过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在校区运动会上蝉联总分第一名,着力培养新时代的阳光男孩和阳光女孩。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深造率超过95%,就业升学质量极高。其中,35%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资格;1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际知名高校(慕尼黑工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法国中央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继续深造;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涵盖世界500强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如中国一汽、上汽、北汽、长安、广汽、比亚迪等)、行业科研机构院所(如中汽研、各省部级交通科学研究院等)、智能车辆/智慧交通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央/省/部选调生等。
学院的中远期发展目标是: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特色学院之一,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相关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向国际一流学院迈进。